相較於北竿知名的芹壁村
南竿的津沙聚落知名度稍遜色
津沙村是南竿最接近大陸第一大漁村聚落
有著南竿最美的後花園之稱
因早先擁有如金砂般細緻的沙灘故名金沙
後寫作津沙 是賞夕陽、踩沙灘賞藍眼淚的好去處
住的民宿位在津沙村的西山上
導遊說早上可以早起去村裡逛逛
這就等於多去了一個點有點小確幸
早晨從房間內向外望村落寧靜又安詳
洗潄完來去走一走 住宿旁的階梯往下可到
早晨的空氣好清新 身心都舒暢
標準閩東石厝建築四四方方馬祖的特色
經典石厝群建築 北竿有芹壁、南竿有津沙
皆因保有完整的石厝建築 而受到矚目
雖說津沙村的名氣沒有芹壁村響亮
但當地人說現已在急起直追
還要找網美來拍宣傳照
相信再過不久就能打響知名度
綠意盎然 藤蔓遍佈 穿梭在蜿蜒石階
與斑駁廢墟中像探險般充滿神秘與驚奇
很喜歡古老事物散發出來的迷人氣息
總覺得有很多故事在裡面
廢棄老屋爬滿藤蔓 很喜歡的風景
東拍西拍 光在這裡就度過了很多時光
遠處我們住的民宿 算是新的住宿點
從這裡再往下走 就能到村落裡
站在這裡看風景 下面的沙灘因漲潮所以還見不到它的美貌
爬滿薜荔的閩東老宅反而有一種古堡的滄桑感
依著山勢建造的石厝雖已廢棄無人居住
但外觀保存的很完整 藤蔓遍佈石牆
讓這老石厝建築更加神秘美麗
沿著石階而下 慢慢探索這廢棄的古建築
石階上第一棟建築是以前津沙的第一大富豪
邱家石厝 擁有好幾艘漁船 人員眾多
光吃飯就要吹海螺叫人回來 想一下其富有程度 哇
從隙縫裡看津沙有另一種風景
倚著山壁建造 錯落有致的古石厝
從遠方望就像一座山城 很像古羅馬建築
在這裡怎麼拍都美 很喜歡這裡的氛圍
海邊的防空洞 小小的但也能容納多人
有來的人也進去看一下蠻有趣的
旁邊的迷彩屋是廁所(沒拍到) 有「碉堡便利屋」的稱號
到沙灘走走 當地好心人說不要太靠近 危險
沙很細 海浪拍打沙灘 聲聲入耳
望著海 心情平靜 很舒服
沙灘回望
堤防上長長的壁畫 畫的是津沙的過往
條條小路通羅馬 在每條小巷中進進出出
像在探險亦像在尋寶 很新奇也很快樂
好多的民宿 一間又一間 來津沙不怕沒地方住
每間都各有特色
端看遊客喜歡那種風格
從小巷中穿出往左看原來這條路是天后宮的入口
往右走天后宮在最尾端
在馬祖見到最多的就是酒甕了
津沙天后宮是津沙村居民的信仰中心也是南竿三大天后宮之一
不同於金板境天后宮的少女媽祖與馬祖境天后宮的粉面媽祖神像
津沙供奉的是全馬祖唯一的「黑面媽祖」
相傳早時津沙天后宮也是粉面媽祖神像
在廟宇重建時雕塑師傅受到媽祖顯像黑面託夢
經村裡長老請示後塑造黑面媽祖
不僅是津沙聚落的特色 更是馬祖眾多天后宮之中的唯一
原本的古天后宮已不存在 目前的津沙天后宮
是光復以後改建而成屬於面開三間之鋼筋混凝土建物
內部就沒拍了 對著神像拍照有點怪怪 怕對神明不敬
「HE’S 流津歲月」販售著以在地馬祖美食為創意發想的小店
有高粱酒冰淇淋、繼光餅披薩、老酒鮮奶茶、藍眼淚之戀等等
因一大早還沒營業所以吃不到在地人都推薦的馬祖創意料理
津沙聚落中的建築大多為石頭打造的
近年來因為來到馬祖的旅客越來越多
因應觀光需求 村落內的老建築
也逐漸轉型成背包客棧、民宿
讓遊客直接住在老宅內 感受馬祖居民的生活
更可增加整趟旅行的深刻記憶
有機會再來時我也想住在這種老房裡體驗一下
喜歡穿梭在一條又一條小巷中
喜歡那種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驚喜感覺
一個轉彎一個回眸都會發現另一番風景
出了小巷眼前豁然開朗
津沙的早晨意外的驚喜時光
雖然意猶未盡 但還是該走回頭路了
石頭牆壁仍堅挺不拔的豎立著 因為這樣的廢墟
也就成了現在古樸的古城樣貌
沿著階梯慢慢走 回頭路來時路二樣情
回到住的地方 美好的早晨 美好的津沙時光
不知何年何月再相見 再見時是否已變了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