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間沒有圍牆的學校 車水馬龍的道路也是屬於學校範圍
下課了 成群的學生走在校園中 大車小車呼嘯而過
我們走在校園中但也是走在馬路上 很特別的感覺~
嶽麓書院為湖南大學的前身 目前仍為湖南大學25個學院之一
下轄「人文社會科學國學、湖湘文化」等四個碩、博士班研究所
歷經宋、元、明、清各個朝代歷史已逾千年 由古老的書院到湖南大學
一脈相承 弦歌不絕 被當世學者譽爲罕見的“千年學府”
中國古代四大書院:嶽麓書院、白鹿洞書院、嵩陽書院、應天府書院
其他三座書院的說法 歷史上有不同的版本 但岳麓書院卻是天下公認的
其歷史亦長遠得多是岳麓山少數倖存的古建築物中非常珍貴的一處
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清光緒時代1903年 書院改名為「湖南高等學堂」
1926年易名「湖南大學」並延用至今~
書院大門對聯上書「惟楚有才,於斯為盛」
顯示這所學府在作育英才方面,曾經有輝煌傲人的貢獻
這天是假日遊人一波一波的進進又出出
年輕的人佔多數 比起去遊樂園這個是好現象
不喜寫制式的景點文 那像流水帳般的寫法很嚴肅
而且也記不了那麼多 又很無趣 但還是要稍微的述說一點
“學達性天”匾額是康熙皇帝禦賜的
皇帝所賜匾額 意在勉勵學子張揚理學 加強自身的修養
同時告訴人們在這裏求學 可以獲得德性修養
達到天人合一的學問的最高境界 原匾在戰亂中散失
現匾爲1984年根據康熙手迹重制的
講堂上“道南正脈”匾是乾隆皇帝爲了表彰
岳麓書院在傳播理學方面的功績所賜的
其意思是嶽麓書院所傳播的朱張湖湘學是理學向南傳播後的正統
安放在大門兩旁的這一對漢白玉石鼓雙面浮雕
是一件非常珍貴的藝術品 為嶽麓書院著名的學生
兩江總督陶澍在沒收貪官曹百萬的財産中發現的
爲了報答母校的培育之恩 特捐給了嶽麓書院珍藏
嶽麓書院佔地面積21000平方米 在布局上採用中軸對稱、
縱深多進的院落形式 主體建築如頭門(大門)、二門、講堂、
半學齋、教學齋、百泉軒、御書樓、湘水校經堂、文廟集中於中軸線上
講堂布置在中軸線的中央 齋舍、祭祀專祠等排列於兩旁
以功能區分 嶽麓書院古建築群分為教學、藏書、祭祀、園林、紀念五大類別
每個地方都進去瞧一瞧 但也只是瞧而已
對於其中的述說 快速的從眼中一掃而過
沒有留下什麼痕跡
專往沒人的偏僻角落走 因沒遊客心情比較平靜
所以常常落單 自己一人享受著寧靜
“瀟湘槐市”是說嶽麓書院是湖南文化名人、士子學者聚集的場所
引申爲岳麓書院人才之盛 就有如漢代槐市之盛
在嶽麓書院一個個幽深的走廊裏穿行 我的腳步邁得很輕很輕
生怕驚醒了塵封在書院石板下的陳年往事 走走停停
有時坐坐感受心情 幽靜的角落 心思飄個不停
看到這些建築 腦中浮現林家花園的樣子
畫面很相似 其中的故事卻相差千里遠
沒看到遊客 其實不然 旅人很多 只是我偏往人少的地方走
有時會因孤單而感到失落悄悄浮上心頭
還好也只是一下而已 享受當下融入在景物中
才是最重要的 總是這麼告訴自己
書院的角落尋找我要的感覺 不是千篇一律到此一遊的畫面
而是在一樹一木裡發現隱藏在裡面的古老故事
不想站在文物的面前 對著古老的題詩或照片發呆
更愛走在園中小徑輕輕的感受它的氣息
三棵樹木交纏在一起 形成很獨特的形狀
站在樹下仰頭望 樹好高大 人好渺小
不知它在此已佇立多少年頭
自己一人感受著文人的氣息 同伴都聚在那一定要拍的景物前
拍到此一遊的相片 不想因為等待而浪費時間
所以又選擇自己和自己對話 在這偌大的園中漫步
出了後門回頭看 千年學府屹立在蓊鬱青翠的林木中
有無帶走什麼 好像有也好像沒有 熟悉卻也陌生
點點滴滴在心中 雖然味道很淡 但也不容易把它忘懷
留言列表